现代科技GNSS高精度服务完整性监测不仅采用传统的完整性监测技术,还结合北斗系统的新技术和服务。定位定向接收设备天线也需要用吸盘固定到位,固定位置不应移动,非直通口可以输出GPHCD数据,COM2输出的NMEA-0183数据可以根据web配置指定。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定位定向接收机应用的技术特点有哪些?
![定位定向接收机 2.png 定位定向接收机 2.png]()
1、完整性增强和差分增强
定位定向接收设备采用“完整性增强+差分增强”两种技术手段,借助各种特色服务北斗III和其GNSS系统的各种服务,实现系统完整性和差分增强。进行“热冗余备份”,通过CORS站点GNSS接收机热冗余备份、通信链路热冗余备份、云中心热冗余备份,避免设备信号差的情况。通过对足够样本量的持续测试,目前技术服务整体完整性风险概率小,满足应用行业完整性风险要求。随着科技GNSS高精度定位服务系统的不断发展,科技的完整性监控系统将越来越完善。
2、多星多频
利用“多星多频”实时监测电离层扰动、可见卫星数、卫星几何分布是为了降低这些因素造成的完整性风险。空间段风险(主要来自卫星信号和星钟故障)、传输段风险(电离层异常和过程中的异常)、用户侧风险(多径和电磁干扰),加强信息处理和传输过程中故障因素的综合监测和量化。接收机的卫星灯会连续闪烁一次,连续闪烁的次数表示参与解算的卫星数;解状态灯灭,表示接收器处于单点解状态,呼吸灯常亮表示接收器已达到固定解。
总而言之,定位定向接收机应用的技术特点有完整性增强和差分增强、多星多频。目前,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服务诚信相关信息标准,各行业对诚信的要求各不相同。诚信监控服务可以对数据流的全链路进行全面监控,实现针对不同行业、不同用户的诚信服务功能的定制化开发,满足行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。